一位大龄未婚女青年的自白书/蒺藜

作为一名适龄未婚不靠谱女青年,已经在电话里和老妈就婚姻问题交手无数。虽然至今未分出胜负,但每一次交锋都是肉体与心灵的双重磨难。如今年关将至,一方面身心俱疲,盼着能回到“安乐窝”撕掉面具,跟父母尽情撒娇,过几天睡到自然醒、吃到胃发麻的安生日子,可一拍脑门想起至今单身,便又后背直冒冷汗,不知该怎样面对旧友亲人七大姑八大姨们又爱又恨的犀利目光……

第一回:

(场景:妈妈刚参加完朋友女儿的婚礼,一脸惆怅回到家里,拨通女儿电话。)

母:最近还好吧。

女:还好。

母:刚喝完喜酒回来。你猜谁结婚了?

女:……

母:……(此处略过200字,尽是对新郎、新娘、丈母娘的轮番评价,语调中透露着羡慕、嫉妒以及故作淡定的各种情绪。)

母:言归正传,那个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啊?

女:这个……等我算算啊……

母:你也抓点儿紧啊,别老等着我催。你姨妈和叔叔又问你什么时候结婚来着,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女:哦。

母:要自觉啊。

女:嗯。

母:别老哼哼哈哈地敷衍你妈。

女:噢。

……

自从毕业离开校门,这就成了老妈和我每周最常出现的对话方式。我们这些从小就被教育不准早恋的孩子,终于在过了早恋的年龄之后,成了父母的心病。老妈总跟老爸唠叨:以前动不动就往家里打电话那些毛头小子,现在怎么都没了音讯?你说咱们收不到他们的电话了,是不是咱女儿也收不到了?于是每每在电话里提及一些连我都记不住的人名,总是会让对话变得异常尴尬。因为身为单身的自己,也会无端端被父母“挑逗”得想要去了解一下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现在是否已经结婚。

虽然老家的发小们不是结婚就是生娃或是结了又离,但这个年纪的我也还远未进入我自认为的大龄女青年行列。何况身处都市,满目皆是“剩男剩女”,多我一个也不算多。然而再坚强的决心也经不住别人的威逼利诱啊——

大学刚毕业便有同学结婚生子,如今儿女成双;同事相处,所说话题绕不开各自的老公和男友,满脸得意洋洋;教会服侍,参加过几十场婚礼,每每看到神配的俩人心心相映,眉间生爱,便又在满心祝福的同时不由生出几丝唏嘘。强攻之下,恨嫁之心终于孕育而生。看到90后的小姑娘都跑去参加电视相亲《非诚勿扰》,便不由跟身旁姐妹感慨,看来咱真的不小了……

第二回:

(场景:周末与父母通电话,双方不自觉地转入关于婚姻问题的探讨。)

母:今天遇到你奶奶,又问起你什么时候结婚。

女:啊,就说快了,到时候我会通知你们。

母:正经点儿,别跟你妈打马虎眼。

女:哦。

母:有合适的没?这都一个礼拜过去了。

女:……(一个礼拜很长吗?)诶?你看那个怎么样?(父母认识此人)合适的话,过年我就带他回来。

母:(沉默半晌后,徐徐地开口)这个嘛,按你爸的话说,咱就不能找个更好一点儿的吗?

朋友的妈妈一再地叮嘱女儿,平时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要随便扎个“马尾巴”就出门,说不定会遇到心仪的人呢,要是因为形象不过关而错过了姻缘,多不划算。于是不止一次地跟朋友感慨,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可是女儿一长大,便开始“掉价”,父母整天想着的都是怎么找个人家把这小棉袄送出去。

一位已经被逼相亲无数的朋友不无悲情地对我说:“我妈已经把标准降到只要是个男的就可以的地步了。”于是我俩恨不能抱头痛哭,后悔当初不该贪恋大城市的繁华,若是回家草草找个人嫁了,也可省却现在的无端烦恼,不至于闹得全家老少鸡犬不宁。

可静下心来一想,逼婚归逼婚,恨嫁归恨嫁。结婚又不是买菜,若将就买下一棵勉强看得上眼的白菜回家一炖,是能凑个肚饱,可一辈子都得将就对付这棵“白菜”,岂不是生不如死?所以安慰自己,适龄未婚的广大同胞们绝不是没人要,而是实在不想草草把自己托付给别人;大家是要等着那个最好的人到来,哪怕三年五载,两鬓斑白……

第三回:

(场景:回家,与父母聊天,正好谈到信仰。此前,母亲对此一直没什么回应。)

母:对了,听说你们信基督的不能离婚对吧?

女:对啊,神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

母:那我就放心了。

女:嗯?

母:你们现在这群80后,三天两头闹离婚。你回来之前,我三个月喝了两次喜酒,都是同一个人的。闹心!

女:哦,信神的不会……

母:那你赶紧在你们教会找一个啊?不是有那么多男的吗?不对,应该叫“弟兄”。

女:……

其实,不是没期待在教会里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但也不止我一个人感叹,教会里那么多好姊妹,也有那么多好弟兄,可为什么大家就互相看不见呢?这个问题,目前依然困扰着我。

“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依据圣经里这句教导,自然而然就把择偶的范围缩小了一大半。其实,不是没试过跟不信主的人恋爱。可即使其外表再吸引人,即使兴趣再相投,一旦涉及到价值观的东西,便老有一道沟横在那里,让两个人都束手无策。曾经安慰自己,可以带他信主嘛,但往往是到了最后便成了要么你信主,要么咱俩拜拜。其实这哪是带人家信主,压根儿是逼别人信自己。

于是,工作中再看见让众女犯“花痴”的男士,便安慰自己,有机会传传福音是可以的,别的方面就不要妄想了。何况放眼望去,如今身处的这个行业里,要么尽是不知男女有别的“工作狂”,要么便是性取向不明的“潮人”,整天见不到一个“靠谱”的男性,索性早早断了这念想,只盼望能在教会中遇见一个志同道合的人。

可在教会待了这么几年,优秀的弟兄见过不少,却愣是找不到一个可以往婚姻方向发展的人。青年营会参加过,户外活动参与过,婚恋讲座听过,分享见证看过,但还是遇不到那个可以实际交往的人,一切还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有时也会想,教会里的弟兄跟平时接触的异性有什么不一样吗?好像大家来到教会,都是为着敬拜神这同一个目的,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敞开,都很尽心尽力,但从男女关系的角度去看却有一种不真实感。认识不少弟兄,看起来也很熟,但真的有那么了解吗?说不上。大家平时分享的都是事工或者灵命上的问题,最基本的兴趣、爱好、家庭、生活方式等等反而被抛到一边,不屑一提。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教会的弟兄们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大家看上去更像属灵的一家人,却少了点儿生活的气息,少了点儿“属人”的味道。

第四回:

(场景:又一个周末,主动给父母打电话。)

女:妈妈,你知道吗?其实我心里比你们还急。换位想想,要是我养个女儿,二十好几了还一个人在外面漂着,我肯定每天都心急火燎的。

母:唉,这事儿急不来的。

女:要不,你给我找个人相亲吧,你的同学的儿子孙子之类的。

母:这种事儿,还是自愿的好。

女:可是这马上就过年了,又得回来忍受“千夫指”了。

母:淡定淡定,又不是他们结婚,自己肯定得找个合适的。

女:哪儿有合适的啊?

母:你不是信神的吗,祷告啊,求你们神给你预备。

女:(窃喜中……)

数个回合下来,我已经开始主动向老妈坦陈恨嫁之心了。主动承认的好处,就是不但能免受唠叨之苦,还能换来不少安慰。

其实挺能理解父母的心情,一个人漂在外,是应该有个人互相照顾着,他们也好省点儿心。从小没让父母操过心,却要在最人之常情的事情上让他们着急上火,着实过意不去。就如李银河所说,剩男剩女是大城市的产物。以前都是在一个小地方呆着,见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反而没什么可挑剔的。现在走的路多了,见的人多了,整天铺天盖地的各种声音都在告诉你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符合这个社会的标准,便无法静下来拷问自己内心的声音。

无数次跟朋友说起,找男朋友是最无力的事情。高考努把力,可以上重点;工作努把力,可以涨工资。但找男朋友呢?有心无力,有力也无处使。遇不到那个人,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对抗自己内心的私欲。

惟有祷告,求神开我的眼睛,让我不顺从自己的私欲,而是看见他为我预备的那一位。亚当遇到夏娃之前,不是也见过了各种动物吗?虽说每天见到的动物各异,但实在没有一个能用来当老婆,顶多领回家当宠物。连那时还不知道罪为何物的亚当都得要经过这个操练耐性的过程,何况我们这些常常被自己的罪孽和软弱蒙蔽双眼的人呢?

后记:

虽然,与老妈的交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少回合。但是,作为一个大龄未婚女青年,无论要遭受多少冷眼,我都在心里存着这样的盼望:他爱我,并且比我更了解自己,必有一天,他会让我看见那个只需轻瞄一眼就能彼此了解的人,然后在心底生出心甘情愿的爱恋。因为,在恋爱这件事儿上,信上帝,比信自己靠谱!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