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我有幸受邀参与香港汉语圣经协会“新汉语译本”圣经旧约部分经卷的润饰与审阅工作。此前不久,“新汉语译本”圣经新约历时16年的翻译和审校后出版。
这套新译本的翻译目标是力求忠于原文的信息、表达方式与感情色彩,又贴近生活,用语明白晓畅。<1> 其翻译原则尤为强调忠实性,特别体现于译文在符合汉语语法并传递无歧义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脉络标记和词序安排,如重复的字词、同源词的布置、功能词的运用,以及句子、段落、章节中首尾呼应的修辞手法,递进、反转或交叉叙事的逻辑关系等。为了使译文既符合原文含义,又能让读者了解原文存在的语词或段落的内在脉络与暗示,还增加了译注,以方便读者阅读时自行查考、研读经文。
其翻译过程分为5个步骤 <2>,分别是:
1. 翻译初稿:由原文学者从原文圣经翻译初稿,撰写脚注;
2. 语文润饰:中文专家润饰译文,交译者修订;
3. 内部审校:内部审阅小组仔细校读,送特约专家审阅;
4.整合修订:译者整理各专家意见,修订译文和脚注,再交中文专家润饰;
5. 审批通过:专家主任最后审批译文。
我当时参与的工作有两部分:2012年底至2013年初,作为特约专家之一对已经修订完成的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进行文字审阅;2013年2月开始至2018年1月,以中文专家身份与一位希伯来语学者配合,对6卷历史书(《撒母耳记》上下、《列王纪》上下、《历代志》上下)、5卷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部分、《耶利米哀歌》、《以西结书》、《但以理书》)和3卷智慧书(《诗篇》部分、《传道书》、《雅歌》)的直译经文进行初步润饰,并参与部分经卷的再润饰。
在讨论方式与时间安排上,我与希伯来语学者在京港两地,通过现代通讯QQ和微信语音进行网上交流,每次集中对读和研讨直译的经文40句(如果出现疑难句式,会适当减少当天的讨论经句,按顺序延期),线上讨论每次不超过180分钟,以保证精神状态始终专注、活跃和饱满。
按照工作步骤要求,我会在希伯来语学者翻译过的经文基础上进行初改,而后,我们将对照其他中文和英文版本就每一句初改后的经文进行对读、盲听和再改,就字词的选用、句式的安排、语法规范、字句原义与语境及风格色彩等进行细致讨论,形成一个初步的定稿,提交给内部审阅小组。我们选用的对读版本包括官话和合本、官话和合本修订本(简称和修本)、新译本、吕振中本(简称吕本)、思高本、当代译本和现代中文译本等7个中文版本,YLT(Young’s Literal Translation,扬氏直译本)、NRSV(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新修订标准本)和NIV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新国际版)等3个英文版本,以及《CBOL原文字典与原文解析》提供的原文直译。
在版本对照和确定译文的过程中,除了前面提供的翻译原则,还有一条补充就是尽量避开与其他中文版本之间的重合,这既涉及到版权问题,也是对新汉语译本的直译方案是否能够有效推行的一种检验。
但令我们惊讶的是——多数中文译本的文字表达都容易绕过,唯独官话和合本的翻译表达很难绕过。虽然“归结来看,和合本大约有4000多处的不足”,许多是因“当时,和合译本采用的底本主要限于其他英文译本,也以希腊文新约作参考,而且那个时候科技仍很落后,限于手工技术,排版校对易出错误” <3> ,但若论及各圣经译本对原文之忠实、选词之准确、用字之典雅以及影响力之巨,和合本的地位至今仍难以超越。
仅举二例。
《传道书》开篇1章2节录传道者语,和合本众所周知的译文为:“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הֲבֵל הֲבָלִים אָמַר קֹהֶלֶת, הֲבֵל הֲבָלִים הַכֹּל הָבֶל)
原文中的הֲבֵל 有“气息、蒸汽、烟雾、云烟”等含义,通常用以形容呼吸中的一口气(如《诗篇》144:4,“人好像一口气”)、飘荡于空中的一缕烟或雾气(转译为希腊语即《雅各书》4:14,“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意指人生短暂、生命易逝,此词引申义为虚空、虚妄、徒然、无价值、无意义等,在指出外邦神明的本质时也常用此(如《申命记》32:21,“他们以那不算为神的触动我的愤恨,以虚无的神惹了我的怒气”),或者指出人的思虑之妄然(如《诗篇》94:11,“耶和华知道人的意念是虚妄的”),等等。
在原文中,“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הֲבֵל הֲבָלִים הַכֹּל הָבֶל)是贯穿《传道书》全卷思想的主题句,在第1章和第12章反复出现,呈首尾呼应的结构。在12章中,传道者使用此词及其词根有38次,分布于11章(只在第10章没有此词,但所述之事却鲜明地体现了它所包含的观念),作为比喻,它生动地形容出人生短暂如烟似雾,转瞬消失,稍纵即逝;此外,它也象征了人生的悖论——烟云雾气看上去似乎很真实,但若伸手捕捉,却什么也抓不到。
也许因为熟知和合本的译文,一读而过,我们未必会有特殊反应。但是,如果把多个中文版本和英文版本并列展读,会发现,和合本当年以“虚空”来翻译הֲבֵל是何等精妙的选择。
不妨先来对读几种中英文版本:
原 文 传1:2 הֲבֵל הֲבָלִים אָמַר קֹהֶלֶת, הֲבֵל הֲבָלִים הַכֹּל הָבֶל
直 译 传1:2 虚空中的虚空,传道者说,虚空中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吕 本 传1:2 传道人说:虚空之虚空!虚空之虚空!万事都虚空!
新译本 传1:2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
现代译 传1:2 传道者说:空虚,空虚,人生空虚,一切都是空虚。
当代译 传1:2 在我看来,一切都是泡影,一切都是徒劳的。
思高本 传1:2 虚而又虚,训道者说:虚而又虚,万事皆虚。
和修本 传1:2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 虚空的虚空,全是虚空。
YLT Ecc1:2 Vanity of vanities, said the Preacher, Vanity of vanities: the whole [is] vanity.
NRSV Ecc1:2 Vanity of vanities, says the Teacher, vanity of vanities! All is vanity.
NIV Ecc1:2 “Meaningless! Meaningless!” says the Teacher. “Utterly meaningless! 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
从翻译风格的朴素和词序的严密对应角度看,YLT和NRSV的英文翻译比NIV更合宜,选用Vanity与vanities,准确地“复制”了原文中הֲבֵל 与הֲבָלִים的单复数形式及关系,虽未能表达出原文包含的“蒸汽/呼气/烟雾/云烟”这种似实却虚、转眼成空的状态,但还是清晰地传递出הֲבֵל包含的虚妄、虚浮之义;相对来说,NIV的Meaningless似乎过于直白和简单,只强调了人世的“无意义”,对虚无缥缈、转瞬即逝和虚妄、虚浮之义的传递略嫌不足。
再对照几个中文版本,会发现,后来的译者要么“被迫”跟随和合本选用“虚空”,只在“凡事”(הַכֹּל,指全部、整个、每一、所有)上找同义词,变成“万事”“一切”(如吕本、新译本);要么采取意译法,用“空虚”“泡影”和“徒劳”来表达הֲבֵל(如现代译本、当代译本)。
细究起来,在现代汉语中,“空虚”更倾向于形容一种心理状态,与“无聊”“寂寞”相近,用于此处未能准确地传递出人世短暂易逝的本质,而且“空虚,空虚,人生空虚,一切都是空虚”(现代译本)的句式呈现,在阅读语感中,缺少原文具有的朴素、简洁和训诫的力量,反倒更近乎一种撒娇式感叹。
当代译本中的“泡影”一词,准确地传递出人世短暂、转瞬成空、似真又幻的本相,此词的选用令读者自然会联想到1600多年前鸠摩罗什(344—413)的译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 不过,除了1章2节有差异,在后面章节中凡涉及到הֲבֵל和הֲבָלִים的翻译,当代译本在使用“徒劳”“无意义”等词汇外,还是更多地选用了“虚空”,而未继续使用“泡影”(除了12章8节,因此处的句式与1章2节几乎完全一致),这使原文中由הֲבֵל引导的文脉相贯无形中被切断了。
出版于半个世纪之前(1968年)的天主教思高本,此处译文为“虚而又虚,万事皆虚”,语言风格上近似《道德经》中的“玄而又玄”,开篇阅读,颇有古意,但后面的章节在表达הֲבֵל时,选用的则是“空虚”。
从发展至21世纪的现代汉语的词条解释上看,“虚空”与“空虚”属于同义相通 <5>,但在百年前,“虚空”的内涵似乎更为丰富,更具一点形而上的意味。
此词早时表达空间,意指空旷、荒芜之地,如《汉书·匈奴传下》:“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吏士罢弊,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6> 也用来描述天体,意指天空、太空,如《晋书·天文志上》:“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7> 而更常用于佛教经典的翻译中 <8>,用“虚空”形容世相与佛性,以与实体存在相对。
和合本延续传统经史子集对“虚空”一词的使用,择取“虚空”来对译הֲבֵל,虽然未能复制出原文的“气息”含义,但却借助表达空无、虚妄、虚浮、徒然等语义,如实地传递出传道者对世事人生的洞察与认知。
而且,在后面的文脉中,“虚空”一以贯之,基本按照原文הֲבֵל的出现频率(38次),对应翻译达33次,其余则译为“虚幻”1次(5章7节“多梦和多言,其中多有虚幻,你只要敬畏神”) ,“虚虚”1次(6章4节“因为虚虚而来,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虚浮”1次(6章11节“加增虚浮的事既多,这与人有什么益处呢?”),“虚度”2次(6章12节“人一生虚度的日子,就如影儿经过,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呢?”;7章15节“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虽然未用“虚空”对译,但也准确地表达出原文中的虚妄、虚浮、徒然等意味。
综上所述,对照其他众版本的翻译后,对和合本译者选用“虚空”一词所付出的心思,今天的读者也许才会有更真切的理解。
由此,不妨再继续细读《传道书》1章2节的后半句,体会一下对“凡事”与“一切”的不同选择。从原文来看,选哪个词翻译都可以,都传递了原文“整个”“所有”“每一”的含义,但微妙的差异恰在于“凡事”的“事”中所蕴藏的丰富、具体及与全卷经文内容的经脉联络。
传道者不断警诫读者要换种眼光看世事人生,他所提及的“虚空”不同于佛学所识的“虚空” <9>,尽管用词一样,且前者基本是取译于后者提供的语意。细读全卷经文,会发现,传道者言称的“虚空”之物基本是人手所做、人心所思,是日光之下人类的作为,而非指整个受造界。
从词汇选用的角度看,其中涉及到劳碌/工作29次(עֲמָלוֹ),如“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1:3);事务7次(חֵפֶץ),如“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3:1);事件/事物22次(הַדְּבָרִים),如“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1:8上);做/制作/完成37次(שֶׁיֵּעָשֶׂה),如“已行的事后必再行”(1:9中);作为/工作/劳力19次(הַמַּעֲשִׂים),如“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1:14)。可见,在传道者的认知与教导中,与神的创造、作为与意念相比,人力所为之事、人心所念之事都是渺小短暂、虚妄无意义的,它们虽可见可触、细节丰富,如烟云雾气一般有悦人眼目的形色光影气味,本质上却又如烟云雾气一样不可捕捉存留。但是,即便凡事如此虚空,却依然会在神那里留下印记,且会有后果,因此传道者提醒读者:“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12:13-14)
综合比较,和合本对《传道书》1章2节“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הֲבֵל הֲבָלִים אָמַר קֹהֶלֶת, הֲבֵל הֲבָלִים הַכֹּל הָבֶל)的翻译,是目前中文译本中的上佳之选。
然而,“虚空”和“凡事”的译法却并非和合本首创。早在1874年“京都美华书院刷印”的《旧约全书》中此节译文即为,“凡事都是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都是虚空。” <10> 译者是美国圣公会犹太裔传教士施约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1831—1906)。<11> 和合本显然是承袭了这个或其它相似版本的译法。
我们不能仅因《传道书》的一节经文对照,就以为后来出现的所有中译本都是次等译作;不可否认,在近半个世纪的汉语圣经重译工作中,随着新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出现与补充,汉译圣经的多种译本从不同角度纠正了和合本存在的各种翻译错误,帮助读者对经卷文字有许多新的认识与思考。
不过,仅从一个圣经旧约译校工作参与者的角度,站在和合本翻译大工完成的百年之后,回望之时,对曾经一群从意气风发到垂垂暮年,将半生年华付于汉译圣经工作的中外译者们满怀由衷的敬意:在近30年的光阴中,众译者因译见不同、世事变迁而使翻译工作停停行行,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仍忍耐着坚持下来,孜孜矻矻,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了一部终将影响中国现代汉语发展史的皇皇译著,尽管在当时,他们或许未曾想到,这样一部心血之作会历经百年,影响至今,难以超越。
<1> 参见《圣经·新约全书—新汉语译本·和合本(并排版)》之“前言”,香港:汉语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11年7月初版。
<2> 同上。
<3> 转引自《自上帝说汉语以来:〈和合本〉圣经九十年》第164页,谢品然、曾庆豹主编,香港:研道社有限公司:圣经研究及应用中心,2010年12月第一版。
<4>《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五冊)·经集部二(六一三)禅祕要法经(卷中)》,第254-2页,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虚”字词条对“虚空”的释义是“空虚”,示例是“国库虚空”,李行健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
<6> 《汉书·列传·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杨家骆主编,底本:王先谦《汉书》(补注本),第3826页,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7> 《晋书·志·卷十一志第一·天文上·天体》,[唐]房玄龄等撰,杨家骆主编,台北:鼎文书局,民69[1980]年,底本:金陵书局本,第279页,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8> 据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检索记录,大藏经刊行会编的《大正新修大藏经》中,“虚空”出现18809处,分布于4266卷经书中。
<9> 在佛教的中观宗看来,胜义谛(出世之真理)与世俗谛(世间之真理)所参之一切法皆空,参见《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下)第379-401页,日慧法师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10> 施约瑟译,《旧约全书》,京都(北京):美华书院,1874年,第745页。详见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藏:https://nla.gov.au/nla.obj-82868530/view?partId=nla.obj-83244395#page/n755/mode/1up。
<11> Sixty-fourth Annual Report of 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 (New York: American Bible Society, May 13, 1880), 114.
此文题图:施约瑟译《旧约全书》之《传道之书》首页,京都美华书院,1874年。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藏:https://nla.gov.au/nla.obj-82868530/view?partId=nla.obj-83244395#page/n755/mode/1up。
此文首发于《世代》第7期(2019年春季号)。
若有媒体或自媒体考虑转发《世代》内容,请尽可能在对作品进行核实与反思后再通过微信(世代Kosmos)或电子邮件(kosmoseditor@gmail.com)联系。
《世代》第7期主题是“和合本圣经、五四运动”,却也有并非可以简单分门别类的文字。如《世代》文章体例及第1期卷首语所写,《世代》涉及生活各方面,鼓励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创作。《世代》不一定完全认同所分享作品的全部方面。
欢迎访问《世代》网站:www.kosmoschina.or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