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会是敬虔之人的母亲
1. 教会的必要性
就如我们在第三卷所说的,基督借着我们对福音的信心成为我们的,并且我们借这信心与基督的救恩和永恒的幸福有份。然而,由于我们因为无知和懒惰(甚至善变)需要外在的帮助使我们获得信心,并使之成长至神所预定的目标,神就顾念我们的软弱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帮助。而且神将这外在的帮助交托教会,使传福音的事工兴旺。神兴起了“牧师和教师”(弗 4:11),好借他们的口教导自己的百姓;神赏赐他们权威;最后,神不遗漏能促成信仰的神圣合一和正当秩序的一切。首先,他设立了圣礼。领受过圣礼的人都知道,它们对于造就和坚固人的信心十分有益。我们既因被关在这肉体的监牢中,而尚未达到与天使一样高的地位,因此神出于他奇妙的护理俯就我们,使我们这仍与他疏远的人能亲近他。
根据我原先的计划,我们现在就要讨论
教会、教会行政、职分以及权柄;稍后将讨论圣礼;最后讨论社会的管理。2同时我也想借此救敬虔的读者们脱离撒旦借着罗马天主教来污染神指定使我们所蒙的救恩。 我要开始讨论教会,因神喜悦将他一切的儿女们呼召到教会的怀中,不只为了要在他们的婴儿和孩童时期喂养他们,也是要他们受教会母亲般的关怀,直到被引领至成熟的地步,并至终达成信心最后的目标。“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可 10:9),这样,神做谁的父亲,教会也就做谁的母亲 3。不但在律法时代如此,在基督降临之后也是如此。保罗见证我们属于新的、天上的耶路撒冷也有同样的含意(加 4:26)。
2、圣徒的交通
这信条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外在的教会,因为每个信徒都当与神的众儿女们竭力保守合而为一的心,并将教会所应得的权柄交给她。简言之,我们应当作基督羊群中的羊。可见信经包括“圣徒的交通”是应当的。虽然古时的神学家们普遍忽略了这信条,但我们却不可忽略,因为它很好地表达了教会是什么。意即,圣徒之所以在基督里聚集归一是根据这原则,即他们应当在教会中互相分享神赏赐各肢体的恩赐。但这与神个别施恩于信徒也无冲突。因为圣灵随己意将恩赐分给各信徒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而且为了社会的安定,人必须有自己的财产。路加的描述告诉我们,哪里信徒同心合意,哪里就有真正的社会(徒 4:32),保罗的形容也是如此,他提醒以弗所信徒“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弗 真理讲台 4:4)。信徒若确信神是他们共同的父亲,基督是他们共同的元首,他们就必被弟兄的爱联合,而互相分享自己的恩赐。
知道信徒的交通使我们获益是很重要的。我们之所以相信教会,是因为我们确信自己是教会的一份子。因此,我们的救恩有确凿、稳固的支撑,即使全世界被毁灭,教会仍屹立不摇。首先,教会是建立在神的拣选之上,所以屹立不摇,就如他永恒的护理屹立不摇一样。其次,信徒的交通与基督的信实密不可分。基督不容让他的信徒被夺去,就如他不容让他的肢体被分裂。此外,我们确信只要我们仍在教会的怀中,神的真道就永远与我们同在。最后,我们相信这些应许是给我们的:“在锡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脱的人”(珥2:32;俄 17);“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诗46:5)。我们参与教会就大有能力,因这保守我们在神的会中。“交通”(communion) 这一词带给我们极大的安慰,因为当我们发现主所赏赐他众肢体的一切也属于我们时,他们多受祝福就增加我们的盼望。
然而,相信教会的合一无须(就如我们以上所说)借眼见或手摸。这合一属于信心的范围,这提醒我们对它要与那清楚可见的同等重视,因它超乎我们的理解。我们的信心也不软弱,因为它在我们理解的范围之外看见了教会。因为神在此并没有吩咐我们分辨谁是选民,谁是被遗弃的人——这唯独是神的事工,而不是我们的——相反,神要我们心里确信:一切因父神的慈爱借着圣灵的重生与基督有交通的人,都是被神分别出来作为自己产业的;只要我们是其中的一份子,就与这莫大的恩典有份。
3、有型的教会是信徒的母亲
但是,我们现在要开始讨论有形的教会。“母亲”这个简单的称呼使我们看到,有形的教会对我们而言是多么必要,我们必须认识她。因除非这母亲怀我们、生我们、喂我们奶,并关怀和引领我们,直到我们脱去这必死的肉体成为和天使一样(太 22:30),否则我们无法进入生命。因为我们的软弱,我们不能从这学校休学,反而一生要作这学校的学生。此外,若不在这母亲的怀中,没有人能盼望蒙赦罪或得救,就如以赛亚(赛 37:32)以及约珥(珥 2:32)所记载的那样。当以西结宣告一切被神排斥在永生之外的人,都不会成为神的百姓(结 13:9)时,也是同样的含意。另一方面,圣经记载那些追求真敬虔的人,他们的名字都会被记录在耶路撒冷国民的名单上(赛 56:5;诗 87:6)。因这缘故,诗篇告诉我们:“耶和华啊,你用恩惠待你的百姓;求你也用这恩惠记念我,开你的救恩眷顾我,使我见你选民的福,乐你国民的乐,与你的产业一同夸耀”(诗 106:4-5;参诗 105:4)。这告诉我们:神慈父般的眷顾和属灵生命的特别见证只属于他的羊群,所以离开教会都是很悲惨的事。
二、舍己与团契生活
1、自我否定使我们对他人有正确的心态
以上的教导 4告诉我们,自我否定一方面在乎我们与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在乎的是我们与神的关系。当圣经吩咐我们要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并诚实、全心全意地善待他人时(罗12:10),这里所给我们的吩咐,我们无法遵守,除非我们的心灵先倒空它自然的感受。因为我们盲目、不由自主地爱自己,甚至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为有极好的理由骄傲并轻看别人。神若赏赐我们任何的恩赐,我们很容易就会依靠这恩赐并视之为自己的,而骄傲到极点。我们在他人面前掩饰那些最缠扰我们的罪,而在心里奉承自己,假装这些恶行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有时将它们当作美德。若别人也拥有我们自己所自夸的美德,或比我们所自夸更好的美德,我们就藐视这些恩赐,免得承认别人比我们强。若别人有缺点,我们不会只满足于刻薄地指责他,我们甚至可恶地夸大这些缺点。我们极其悖逆,每一个人都自认自己与众不同,深盼能高过万人,并傲慢、野蛮地对待每一个人,或至少看不起他们。虽然穷人降服于富有的人;村夫俗子降服于贵族;仆人降服于主人;没有学问的降服于有学问的,但没有一个人在自己的心里不是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
这样,每个人因如此奉承自己,在心中就怀着某个国度。他既因将自己的优点视为出于自己,就斥责别人的人格和道德。他若与别人发生冲突,心里的恶毒就暴发出来。许多人,只要一切过得很顺利,表面上还是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温和。然而,究竟有多少人在被烦扰或刺激时能保持这样的节制呢?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将这爱争辩和爱自己的致命毒害从心里根除,而且唯有神的真道才能将之根除。因圣经教导我们,当记住神所赏赐我们的才能并不属自己,而是神白白的恩赐;而当我们开始以这些恩赐为傲时,就证明我们的忘恩负义。保罗问 :“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 4:7)
我们应当持续不断地省察自己的过错,使自己常常谦卑下来。这样,我们的心里就不会有任何叫我们自高自大的;反而会有极好的理由自卑。另一方面,圣经也同样吩咐我们当珍惜神在别人身上的恩赐并尊荣这些人。因我们若夺去神所赐给别人的尊荣,便落入巨大的邪恶。神的话也教导我们不可计算人的恶。这并不是说要接受或喜欢这些恶行,而是说我们不应当斥责我们所应当善待和尊荣的人。这样,不管我们遇到任何人,我们不但会尊重他,而且会善待他并将他视为自己的朋友。获得一颗温柔的心只有一个方法:从心里感到自己的卑微并尊敬别人。
2. 自我否定使我们能帮助自己的邻舍
当我们想要帮助邻舍时,尽这本分是很艰难的!除非你能忘记自己,并在某种程度上离弃自己,否则你将一无所得。因除非你否定自己并服事别人,否则你如何能如保罗所说出于爱心善待别人呢?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林前 13:4—5)。若这是神对我们唯一的要求——不求自己的益处——这就与我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有极大的冲突,因我们既然生来就唯独爱自己,这趋向不太可能让我们为了照顾别人的需要而忽略自己和自己的财产,或甘心乐意地将我们的一切送给别人。然而,圣经牵着我们的手引领我们不求自己的益处。圣经告诉我们,神所赏赐我们一切的福分都伴随着这个条件:我们要用一切的福分使整个教会获益。神所要求我们的是慷慨、仁慈地将一切的福分与别人分享。最好的准则和对此准则的劝勉就是,神教导我们他赏赐我们一切恩赐所附带的条件是,他要我们用这些恩赐服侍邻舍(参见彼前 4:10)。 圣经也进一步地教导说,这些恩赐就如身体的能力(林前 12:12 以下)。没有任何身上肢体的力量是单单为了自己的;各肢体的力量都是为了众肢体的。并且这肢体的力量能使整个身体获益,也唯有这时这肢体才能获益。照样,敬虔的人也应当尽他所能帮助他的弟兄,并将教会的造就视为自己的益处。这应当作为我们慷慨和善待别人的原则:神所赏赐我们的一切,我们负责用这一切来帮助邻舍,神也将在审判之日要求我们向他交账。此外,神唯一所悦纳的管家是出于爱心的管家。我们这样做不但使我们对别人热心的帮助与自己的利益联合,也是更看重别人的利益超过自己的利益。 为了防止我们仍不明白这是神赏赐我们管理一切恩赐的原则,神在古时也运用这原则在他所赏赐人最小的恩赐上。那时,神吩咐以色列人将初熟的果子献给他,证明除非是先献给神,否则神不允许人享受任何他所赏赐的恩赐(出 23:19;参 22:29)。我们若只在将神的恩赐亲手献给他之后才被允许享受它们,那么若没有献给神,任何的使用都算是滥用。然而,你也不要以为你向神献上自己的财产会使神获益;既然你的慷慨无法使神获益,你就必须如先知所言,对信徒慷慨(诗16:2—3)。圣经也将施舍与圣洁的祭作比较,表示施舍对应神在旧约里所吩咐的献祭(来13:16)。
3. 爱邻舍不是看邻舍是否应得,乃是仰望神而行
此外,为了避免在行善上丧志(加 6:9),我们当提醒读者保罗所说的另一句话:“爱是恒久忍耐 …… 不轻易发怒”(林前 13:4—5)。若没有留意这劝勉,我们必定立刻在行善上丧志。神毫无例外地吩咐众人“不可忘记行善”(来 13:16)。然而,若考虑大多数人有多少功劳,就一点都不值得人向他们行善。然而圣经对此的教导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它教导我们不要考虑人本身所应得的,乃要思考神在众人身上的形象,因我们欠神一切的尊荣和爱。但神要我们特别留意神的形象在信徒一家的人身上(加 6:10),因基督的灵在他们身上已经更新了这形象。因此,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需要帮助之人,你没有任何的理由拒绝帮助他。你或许会说:“他是陌生人”;但神已在他身上刻上你应当很熟悉的记号,因同样的缘故,神也禁止你恨恶自己的骨肉(赛 58:7)。你若说:“他是可恶、无用的人”;但神却喜悦这人带着他光荣的形象。你若说你没有因他曾经对你怎样欠他什么;然而神将他摆在你眼前,好让你在他身上因神所赏赐你一切的福分还清你所欠他的债。你若说他本身不值得你任何帮助;然而你当留意在他身上之神的形象,却值得你一生和一切财产的牺牲。他若不但不值得你任何的帮助,甚至以不公义的行为和咒诅激怒你,这也不是你拒绝用行为爱他的正当理由(太 6:14;18:35;路 17:3)。你或许会说:“他所应得的与爱截然不同。”然而,神所应得的是什么呢?神吩咐你原谅这人对你一切的冒犯,也要你视这些冒犯的代价为神自己已经付出的。显然,我们若想成就这困难、甚至与我们的本性相反的事:就是爱那些恨恶我们的人,以善报恶,以祝福报辱骂(太 5:44),只有一个方法。这方法是要留意,神不要我们考虑人对我们的恶意,而是要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神的形象,这样的考虑将使我们不再记念他们的过犯,而且这形象的光荣和威严将会吸引我们爱并接受他们。
4、主要是意图,并非外在的表现
如此,我们只有在尽爱的本分时才能治死自己的肉体。人若尽神所吩咐我们关于爱人的一切本分,甚至连一个都不忽视,也不算满足神对爱人如己的要求;遵守这命令的人乃是从心里真诚地感受到对他人的爱而尽这本分。因或许有人在外表的确尽他一切爱人的本分,内心却离真正的爱人如己仍旧遥远。因有人希望被看待为极为慷慨,但他们高傲的表情或傲慢的言语就证明他们的慷慨是可憎恶的。而且在这可怕、悲惨的时代中,大多数人在施舍的时候怀着轻看他人的心态。这样的败坏连在异教徒的身上也应该是不容许的,但就基督徒而论,在尽本分时神对我们的要求比带着快乐的面容和说友善的言语更大。首先,基督徒反而应当站在需要他人帮助之人的立场上,可怜他人的困境就如是自己所经历和担当的一样,好让自己能出于怜悯和仁慈的心态,帮助他就像帮助自己一样。
抱着这种心态帮助弟兄的人必不会以傲慢或斥责别人的态度玷污自己的行为。此外,在施舍时他也不会看不起需要他帮助的弟兄,或之后将他视为欠他债的人。因为这与身体因某一个肢体生病,而其他的肢体因为了叫它复原必须更吃力而斥责它,或将它视为对其他肢体的亏欠,因他无法回报这样的协助,是一样不合理的。我们并不认为身体上的肢体彼此分享责任是不合理的,我们反而认为肢体与肢体彼此的协助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拒绝这样的互助才是完全不合理的。而且,一个人若在某事上已经尽了他的本分,他也不会以为他不再有责任了,就如富人常常在捐了一些钱之后,就把责任都推给别人,就如这事已经与他无关了。相反,每一个人都应当在心里承认他从神所领受的丰盛不过是他欠他邻舍的债,并且他应当在善待他人时,不限制自己只给多少,反而随时预备奉献自己所有的;唯一限制自己只给多少的原则是因为爱的缘故。
————————————————————————————
1 本文选自于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第一部分选自第四卷第一章 1、3、4 节。第二部分选自第三卷第七章4-7节。译文参考了钱曜诚总编、加尔文出版社 2007年出版的译本,并经过本刊编辑的修订。
2 这句话可以说是第四卷的大纲。——编者注
3 引用了西普里安的名言:“你若以教会为母,才会以上帝为父。”——编者注
4 这里是指第三卷第七章 1-3节中加尔文通过引用圣经教导对舍己含义的分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