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派博:我得了前列腺癌, 动手术前写了以下十点想法。我相信神医治的能力——借着神迹,也借着医药,所以应当同时为这两种医治祷告。癌症若蒙神医治,神得荣耀,我就没有白得这病。然而,得医治并非神对每个人的计划,另有其他方面值得注意,以免枉费了这场癌症。我为自己和你们祷告,盼望我们都不至于白受这苦。
鲍理森:我获悉自己得了前列腺癌的那天上午(2006年3月3日),就着约翰·派博之前的十点思考,补充了一些自己的感想。文中的十个标题和随后的第一段话是他写的;第二段则出自于我。
一、 你若不信那是神为你设计的,就将枉费自己的癌症。
如果说神只是“使用”我们的癌症,并未参与设计安排,这样的说法恐怕站不住脚。神若允许某件事发生,总有其原因,那原因就是他的设计。如果神预见细胞分子的演变将形成癌症,他既可阻止其发生,也可不阻止。不阻止,自有他的用意。他是无限智慧的神,我们可以称这“用意”为一个设计。撒但真实存在,而且带来许多享受和痛苦;但它并非终极。因此当它用毒疮击打约伯(伯2:7),约伯便将之归诸神(2:10),《约伯记》的作者有从神来的默示,也同意道:“约伯的众兄弟姊妹和以前认识的人都来见他⋯⋯因耶和华降予他的一切灾祸都对他表同情,安慰他”(42:11,圣经新译本)。你若不信是神为你设计的,就将枉费你的癌症。
鲍:知道有神的设计,并非要你坚忍苦撑、假装快活轻省。你可以因此坦诚地向那位千真万确的救主呼求。神的设计乃为引发人的心声,并非让我们闭口无可奈何地忍受。请看许多在《诗篇》中所流露的真实心声,希西家王向神痛哭祷告(赛38章)、《哈巴谷书》3章的情词迫切。这些人都如此直率、信任、坦诚,因为知道神是神,于是将自己的盼望全放在他身上。
《诗篇》28篇教导我们可以如此直接、热切地向神求告,他必垂听。他将继续在你身上和你的环境里作工。你因迫切需要帮助而发出呼求(1—2节),然后将问题告诉神(3—5节),尽可能向神陈述具体的情况。你生活中所遭遇的“百般试炼”(雅1:2)虽然和大卫或耶稣的不同,信心的运用却相同。将一切忧虑都卸给那位顾念你的神之后,你就可以大声欢呼了(6—7节):神所赐的平安是超乎人所能明白的。最后,信心总会转化为爱心,你个人的需要和喜乐将延伸、扩展为对其他人的爱心关怀(8—9节)。病痛会令你更敏锐地察觉:神向来都那么全面、周详地打点了你生活中的每一细节。
二、 你若认为这是一个咒诅而非恩赐,就将枉费自己的癌症。
“所以现在,那些在耶稣基督里的人就不被定罪了。”(罗8:1,新译本)“基督替我们受了咒诅,就救赎我们脱离了律法的咒诅。”(加3:13,新译本)“断没有法术可以害雅各,也没有占卜可以害以色列。”(民23:23)“耶和华神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诗84:11)
鲍:恩典是从神为我们所做、与我们同做、借我们所做的一切临到。他将自己大有怜悯的救赎带上了咒诅的舞台。你的癌症本身,即是我们每个人会遭遇的千万“死荫幽谷”(诗23:4)中的一个,死荫幽谷包括各种威胁、损失、痛苦、缺憾、失望、罪恶。然而天父在他蒙爱的儿女身上,却借此成就了极大的美善:有时候是令身体康复 (暂时的,直到将来有一天从死里复活,进入永恒的生命),但无论何时,他始终托住我们、教导我们,使我们更单纯地认识他、爱他。在遭恶势力围攻、受试炼的苦地,信心变得深刻、真实,爱心变得坚决、聪慧。(见《雅各书》1:2—5节;《彼得前书》1:3—9;《罗马书》5:1—5节,8:18—39。)
三、你若想从病情的机率中得安慰,而非寻求神的安慰,将枉费了癌症。
神并非要训练你理性地估算病情机率。世人会从中获取安慰,基督徒却不然。有人靠车(可存活的机率),有人靠马(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但我们要信靠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诗20:7)。神的设计在《哥林多后书》1:9说得很清楚,“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罹患癌症,神的目的(连同其他一千种好处)是要敲掉我们心中原有的各种支柱,让我们完全倚靠他。
鲍:神本身就是你的安慰,他将自己给了你。贾特琳娜·席勒格所写的诗歌《我灵镇静》(Be Still My Soul),很正确地看待人生:我们百分之百、肯定会受苦,基督也百分之百、肯定会迎向我们,来找我们,安慰我们,重建爱中最纯净的喜乐。诗歌《稳固根基》(How Firm a Foundation)也是这样估算人生机会:你百分之百、肯定要经过艰难困苦,你的救主也百分之百、肯定必与你同在,试炼成祝福,使你最大困苦化作属灵益处。对神而言,你并非在玩有多少百分比机率的游戏,而是活在确实的把握中。
四、你若拒绝思想有关“死亡”的事,就枉费了自己的癌症。
如果耶稣迟延再来,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死亡。不愿思想有关离世、去见神的事,是很愚蠢的。《传道书》7:2说:“往服丧之家,比往宴乐之家还好,因为死是人人的结局,活人要把这事放在心上。”(新译本)你若不去思想,又怎能把它放在心上?《诗篇》90:12:“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数算自己的日子,意味着时日无多,总有一天会结束。你若不肯思想这事,又怎能得着智慧的心?不思想有关死亡的事,真是非常可惜。
鲍:保罗描述“圣灵”是那眼不能见、住在我们里面、可以确实得生命的“凭据”。主让我们借着信心,略尝真实永恒生命的甜美,享受与神和基督面对面的同在。我们或可以 说,癌症即是无法逃避之死亡的一个“凭据”,让人尝到自己的必死性。癌症像一个路标,指向某个更大的东西——你必须面对的最后仇敌。然而基督已经战胜了它:《哥林多前书》15章宣告,死已被得胜吞灭。癌症只是仇敌一支在外巡逻的侦察队。你若是基督从死里复活中的一个孩子,它对你没有最终的权势,你可以毫无畏惧地直视它。
五、你若以为“胜过”癌症,就是保住这条性命,却未视基督为至宝,就枉费了自己的癌症。
撒但和神对于你罹患癌症的设计是不同的。撒但想摧毁你对基督的爱;神要加深你对基督的爱。即使你死了,癌症也没有获胜。如果你未看基督为至宝,它就赢了。神要你断掉这世界的奶,转而赴基督丰盛的筵席;他帮助你切身感受、并如此说:“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因而知道,“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3:8;1:21)。
鲍:视基督为至宝,体现了信仰的两大核心:极大的需要和无比的喜乐。许多诗篇以“小调”呼求:我们热切地抓住救主,需要他救我们脱离实际的困境、实在的罪孽、真实的苦难、确实的苦情。也有许多诗篇以“大调”放声歌唱:我们视自己的救主为至宝,沉浸于他,以他为乐,爱慕他,为他赐给我们的一切好处感谢他,因他的救恩比世上的一切更有份量,因他是那位最后决定者而欢喜快乐。而且,许多诗篇是以小调开始,大调结束。视耶稣为至宝并非单一色调的,你是与他一起活在各种人生 经验的光谱中。“胜过”癌症,乃是活着知道天父怜悯他蒙爱的孩子,因为他清楚你的身体构造,知道你只不过是尘土。耶稣基督是道路、真理、生命。活着就是为 了认识他,认识他就会爱他。
六、若花太多时间查阅有关癌症的资料,而不充分利用时间阅读、认识神,就枉费了自己的癌症。
想了解癌症并没有错,无知并非一种美德。然而不断被牵引愈发想知道更多,却对更多认识神缺乏热忱,即是不信的一种征兆。癌症临到是为了唤醒我们,认识神的真实;为了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以下命令背后的力量:“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何6:3);为了让我们醒悟《但以理书》11:32的真理:“认识神的子民必刚强行事”;为了将我们塑造成不可动摇、不可摧残的橡树:“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诗1:2—3)。我们若日夜查阅有关癌症的资料,却不花时间认识神,真是枉费了癌症。
鲍:在阅读方面固然如此,在与别人的交谈上也是如此。周围的人总会经常问起你的身体状况,以表示关怀。那是好事,但是谈话很容易就卡在那里。所以你尽可以坦率地告知自己的病情,请他们代祷、听取他们的忠告,接着转换谈话的方向,告诉他们,你的神是如何信实地以万般怜悯恩慈托住你。麦克谦(Robert Murray McCheyne)曾很有智慧地说:“你每看自己的过犯一次,就举目望向基督十次。” 为了校正我们容易沉溺自身过失、忘了恩慈救主的倾向,他将那十与一之比例反转过来。这说法可用于我们的苦难。你每向人说一句有关癌症的话,就用十句话来述说你的神、你的盼望、他教你学的功课,以及每天生活中的小祝福。你每花一小时研究或讨论自己的癌症,就用十小时来研究、讨论、服事你的主。将你对癌症所学到的一切,联系回到神和他的旨意上,你就不会钻牛角尖了。
七、若容许癌症令你落入孤独,而未借亲切的表达,深化你的人际关系,就枉费了自己的癌症。
当腓立比教会差派以巴弗提将馈赠送去给保罗,这位使者竟然病了,而且几乎要死。保罗写信给腓立比教会的人说:“他很想念你们众人,并且极其难过,因为你们听见他病了。”(腓2:26)多么不寻常的一种反应!不是说他们因他病了而难过,而是他因他们听见他病了而难过。神正是要借着癌症,为我们塑造这样的心肠: 对人有一颗深切关爱的心。所以别缩进自己里面,枉费了你的癌症。
鲍:我们的文化非常害怕面对死亡,却很着迷于医药,并将青春、健康、精力偶像化,设法掩饰任何软弱或缺陷的表征。你若坦然、信任、亲切地活在自己的软弱中,将带给别人极大的祝福。与一般的常理相违,当你在受苦和软弱中,这样进入与人的交往,将会大大激励周遭的人。“彼此相交”乃是一种双向的慷慨给予、感谢领受。 你的需要给了其他人表达爱的机会。而“爱”始终是神在你身上的最高旨意,当你在最软弱的时候,仍能以一些细微方式,向人表达关怀,你将学到他要教你的最美好、最喜乐的功课。一个危及性命的大软弱也可以成为一种极大的释放——除了接受神和其他人的爱,并且爱神和其他人,你再没有其他事可做了。
八、你若悲伤,像那些没有盼望的人,就枉费了自己的癌症。
保罗对那些有亲属离世者,这么说:“弟兄们,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你们不知道,免得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盼望的人一样。”(帖前4:13,新译本)死亡的确带来悲伤,甚至对于死去的信徒,也有暂时的丧失——失去身体,失去世上的亲人,失去在地上的服事。然而这种悲伤却有所不同——乃是沁透着盼望。“我们⋯⋯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林后5:8)。所以别像那些没有这盼望的人,在悲伤中枉费了你的癌症。
鲍:要让世人看见这种不同的悲伤。保罗说,如果他的朋友以巴弗提死了,他会“忧上加忧”。他因朋友病了,而感到痛苦沉重;若这朋友死了,他就会加倍悲痛。然而这出于爱、真诚、向着神的悲伤,也同时与“常常喜乐”、“神所赐超乎人所能理解的平安”、“真正关心你们的事”并存。伤心,又怎能与爱、喜乐、平安、一种坚不可摧的人生意义共存?在信仰的内在逻辑里,这是完全可能的。正因为你有盼望,就可能更强烈地感受到此生的痛苦:忧上加忧。相反,不带盼望的悲伤,往往因为若要面对现实就难免不抓狂,而选择否认、逃避或忙碌。在基督里,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你清楚感受到这堕落世界的错与恶,你不认为痛苦和死亡是理所当然的事。你爱一切的良善,痛恨一切的丑恶。毕竟,你是效法那“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的耶稣,而这位耶稣“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甘愿选择十字架。他活着和死去时,乃怀着前面喜乐都将实现的盼望,他并未用否认或药物麻醉自己的痛苦,也未给痛苦加上绝望、恐惧,或寻找任何一线希望或能改变自己的处境。耶稣最后的应许,在悲伤中洋溢着坚定盼望的愉悦:“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使你们的喜乐满溢。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这喜乐没有人能夺去。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我还在世上说这话,是叫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约15—17,新译本)
九、你若仍像过去那样轻忽罪,不当一回事,就枉费了自己的癌症。
你患癌症之前常容易犯的罪,如今仍那么吸引你吗?若是如此,就太糟蹋这病了。癌症临到,乃为了消除对罪的欲望。骄傲、贪婪、淫欲、仇恨、不饶恕、不耐烦、 懒惰、拖延——这些都是癌症要攻打的敌人。不要只设法对付癌症,也要考虑与癌症并肩作战。上述那些敌人比癌症更坏。不要白白弃置癌症的威力,可以用来歼灭这些仇敌。让永恒的临到,突显出在有限时空中犯的罪真的那么虚枉无谓。“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失自己或赔上自己,有什么好处呢?”(路9:25,新译本)
鲍:受苦真的是为了帮助你了断、戒除罪,并坚固你的信心。如果你心中没有神,受苦会进一步将“罪”放大。你在生活中是变得更苦毒、绝望、上瘾、害怕、狂乱、回避、感伤,还是假装一切照常?或是按你自己的方式,与死亡达成妥协?然而,你若是属神的人,受苦在基督的手中总会慢慢改变你,有时候也相当快速。你会按他的方式,与生和死达成妥协。他将柔顺你,炼净你,除去你的一切虚荣浮夸。他将令你需要他、爱慕他。他重新调整你心目中的优先次序,首要的事就常能获得优先。他会与你同行。当然,你有时候也会失败,被烦躁或郁闷所攫,陷入逃避或恐惧。然而你跌倒时,他总会将你扶起。随着你不断寻求、寻见你的救主,你里面的敌人——那比你肉身的癌症更致命万倍的心灵癌症——将逐渐死去。“耶和华啊,求你因你的名赦免我的罪,因为我的罪重大。谁敬畏耶和华,耶和华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路。”(诗25:11—12)
十、你若没有借此机会见证基督的真理和荣耀,就枉费了自己的癌症。
基督徒身处何地,绝非偶然。我们会来到现在这地步,总有其原因。耶稣曾这样论到痛苦、意外的处境:“人必为我的名,下手拘捕、迫害你们,把你们交给会堂,下在监里,甚至押到君王和总督面前,结果却成了你们见证的机会。”(路21:12—13,新译本)得了癌症也一样,正是一个见证的机会。基督实在是至宝,如今有此难得机会来证明他确实比生命更宝贵,不要枉费了。
鲍:耶稣是你的生命。所有的人都将向他屈膝。他已一举永远战胜了死亡。他所开始的工作,他必完成。让你的光——因你住在他里面、靠他而活、借他而活、为他而活——照亮出来。有一首古老的诗歌:“基督与我同在,基督在我里面。基督在我之前,基督在我之后,基督在我左右,基督赢得我,基督安慰重建我。基督在我之上,基督在我之下,基督在安宁中,基督在危难中,基督在每一个爱我之人的心里,基督在朋友和陌生人的口中。”[摘自《我与基督圣名紧紧相连》(I bind unto myself the Name)]。罹患癌症期间,你需要众弟兄姊妹见证基督的真理与荣耀,与你同行,在你旁边活出他们的信心,爱你。你也如此待他们和其他所有的人,你的心成为那以基督之爱去爱的心,在朋友和陌生人当中,你的口成为那充满盼望的口。
请记得你并非单独面对,你将获得所需的帮助。“我的神必照他在基督耶稣里荣耀的丰富,满足你们一切的需要。”(腓4:19,新译本)
——————————
(本文已获授权,中文版转载自《海外校园》2007年总第49期,有改动。原文来自Desiring God)
1 约翰·派博于2006年2月15日癌症开刀前写下本文。稍后,在“基督徒辅导教育基金会”(Christia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任辅导和教师的鲍理森经诊断,也患了前列腺癌,他就约翰·派博的文章作了一些补充。——译者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