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本期(总第十二期)延续创刊号的教育主题,关注基督教教育。从教学的层面看,可以说基督教教育是一种世界观的教育,即以圣经世界观来涵盖、引领和规范一切人类知识的学习。<1> 故此,本期与春季号(第十期,下载:基督教世界观[pdf])和夏季号(第十一期,下载:基督教与现代性[pdf])探讨的主题,共同构成《世代》本年度讨论的基督教世界观所涵盖的主要内容。

历来人们对何为基督教教育并无一致意见,但基本上同意基督教教育像一般教育一样,也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根据本刊第一期卷首语所引《说文解字》的解释,“教”的意思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即“养子使作善也”,可以推知“教育”的目的当以正道(教)归正不善者(育),即“稚者当养以正”。这里似乎暗含教育本身就有某种归正的意味,至于何为“正(道)”,端赖构成教育的基础“上所施”。

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人看来,教与学不可分割。古代教与学统称为学。“学”,古文作“斆”(xiao)。与“教”一样,此字左偏旁“子”在“爻”下,暗示人(子)仿效“天下之动者也”(爻)。右偏旁像人手执鞭轻击之状,似乎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上对下的训诫或者管教。“斆,觉悟也”,若强调觉人,则指“上之施”的教,秦以后去掉右偏旁为“學”,强调自觉,则指“下之效”的学。此后教与学虽然分开,但仿效之意仍一。所谓“教者与人以可放(仿)也。学者放(仿)而像之也”。<2> 从“下所效”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不是指向教育自身,而是指向和模仿教育之外更高的目的(“上所施”)。与目的相似或者一致(“像之”),就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目的既定,教育不过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

由此看来,基督教教育的源头和目的既然来自其自身之外的基督信仰,就不可能离信仰而言教育。虽然基督教会各宗派所办的教育,其教育理念、目标或者具体的办学措施或有差异,但有基督教之名而无基督信仰之实的教育,则不能称之为基督教教育。正如史家所说,“离开实践中的基督信仰之‘基督教’教育,不过是鸣的锣或者响的钹而已。”但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教育是基督信仰内在之必须(inherent necessity),若缺少教育,基督教不可能继续存在。<3>

如果说犹太民族教育的理想目标可以概括为将自己分别为圣,归给独一圣洁的神,教育孩童使之成为神合用的仆人,从而保证犹太民族免于被同化、消失的命运,<4> 那么耶稣的教育目标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限制,具有普世的维度,即培养门徒(disciples),然后又差遣门徒出去使其他人做门徒。为此,耶稣必须教导其门徒像他一样。也即,门徒训练的最终目标是转变成主人耶稣基督的形象。<5> 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导和学习真理就必不可少。福音书记载耶稣是δάσκαλος(“教师”)41次,说他是“拉比”16次。新约中名词μαθητές(“门徒”)出现近250次,意即学生、追随者,同源字μανθάνω即学习、研究、发现。(例如提后3:14;约6:45;徒23:27[得知])<6> 这说明学习在新约思想中的重要性。耶稣期待门徒继续他的教导事工,故此向门徒颁布福音大使命,其内容包括“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这样,耶稣应许说他会与门徒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使徒保罗用希腊文τελείως很好地阐述了基督教教育的最终目标。该词在圣经中被译作“成熟”、“完全”或者“完善”。(林前2:6,14:20;腓3:12、15;帖前5:23)在《以弗所书》4:7—16,保罗进一步陈述说,耶稣升天,掳掠仇敌,将各样恩赐赐给其子民。基督所赐以及圣灵分发的属灵恩赐包括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目的是为了成全(或者训练装备)众圣徒,使其各尽其职,以建立教会(“基督的身体”)。在保罗看来,这个装备或者教育的过程将持续下去,直到我们长大成人(τελείως),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并且能够见证和表述真理的道(“说诚实话”)<7>,也即救恩的福音,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这表明教育是教会不可缺少的一项圣工,门徒既是终身学习者,也是福音真理的见证者。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在这一段经文列出基督赐给教会的五种恩赐中,牧师和教师共用一个定冠词,表明在教会服事的这两类人在功能上紧密相连。可以说,所有的牧师都作教导工作,因为教导是牧养事工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并非所有教师都是牧师。<8>

由于新约作者认为耶稣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象”(来1:3),是神预定门徒效法的对象(罗8:29),并且作为末后的亚当呈现将来门徒复活后拥有的形状(“荣光”,林前15:45—49),转变成耶稣的形象或者说“长大成人”(以“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来衡量),就是重新恢复神的形象,故此,可以说基督教教育的目标正是让人成为真正的人。基督教教育才是真正的全人教育。它所教导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好消息”(福音),向世人指明恢复神之形象并转变我们有罪人性之道路,即依靠上帝之救赎恩典,扭曲之人性可以被矫正,恢复为真正的人性。在这个意义上,正如巴刻(J. I. Packer, 1926—2020)所说,基督信仰可以称作人文主义(humanism),事实上是唯一真正的人文主义。<9>

需要指出的是,转变成耶稣的形象或者说成为真正的人,是在上帝恩典和圣灵引导之下,以信心回应所学真道并落实在具体生活处境中的过程,也就是说,基督教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获取,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比一般培养专业技能、开发学生心智的世俗教育更进一步,转变人心,用使徒保罗的话说,就是要有“基督的心”(林前2:16)。所以,基督教教育目标的重点就不在于以耶稣崇高人格为榜样的人格或者道德教育,毋宁说是让人悔改、归正、转变的教育。<10> 至于归正后的真正人性之特点,需要在圣经启示下的基督论框架下对人性作出解读。

总之,基督教教育像一般教育那样,包括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自然会涉及一般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面对的问题和需要,同时又是以基督信仰为基础和目标的宗教教育,并且首先是针对教会信徒的教育。因此,基督教教育既可以从一般教育(上帝的普遍启示)中获取资源,又必须以圣经的启示(上帝的特殊启示)为依归,依托教会装备信徒,使其不但在教会群体中有好的生命见证,也在社会公共领域中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宗教改革的伟大之处,其中之一就是重新肯定在引导教会和社会回到基督信仰源头中,教育扮演重要角色。<11> 这是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墨兰顿(Philipp Melanchthon,1497—1560)、加尔文(Jean Calvin,1509—1564)等改教家致力于按照圣经教导革新教育,进行学校改革或者创办学校,教育年轻人的重要原因。本期刊登的墨兰顿和加尔文分别论基督教教育(或归正教育)的文章,或可稍微呈现改教家们教育成绩之一斑。

三年前,《世代》发表创刊号时,并未一开始就有意设定教育主题。按照当期卷首语的说法,大概是因为教育是大家不能回避的基础性问题。如今,这一基础性问题,准确说是与基督教教育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时以非常直接甚至是迫切的形式摆在教会面前。满足这一需要并非本刊责任所在,更非能力所及,我们只是希望这份关注教会与社会之关系,关心基督教世界观如何呈现于生活、思想及文化领域的刊物,可向关心基督教教育的读者提供相关方面初步的思考材料。所刊登的主题文章有的是仍待进一步研究的论题,有的是中西方学者或牧者对改教家教育观的考察,有的是对上世纪20年代国内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回顾和梳理。刊登这些文章,并不代表我们完全认同其中所有观点,而是相信这些文章传递的信息或者初步探索的成果,或许于教会内外关心基督教教育问题和实践的人士不无裨益。

 

 

<1> WY,“为基督、为教会——基督教教育的目的和性质”,见WY、苏炳森等,《基督教古典教育》(修订版)(电子版),第36页。

<2> 以上释义引文,均参考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3> Lewis Joseph Sherrill, The Rise of Christian Education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50), 1.

<4> Leo Baeck, The Essence of Judaism (London: Macmillan and Company Limited, 1936), 267-268.

<5> “Educational Ministry of Jesus”, in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 Education, edited by George Thomas Kurian and Mark A. Lamport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2015), 447.

<6> Marvin R. Wilson, Our Father Abraham: Jewish Root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299,301. 有关门徒(disciples)希腊同源词的考察,参考信望爱信仰与圣经资源中心网站https://bible.fhl.net/new/group.php?sn=03129

<7> 欧白恩,《以弗所书》(注释),陈志文、潘秋松译,美国麦种传道会,2009年,第522—523页。

<8> 同上,第506—507页。

<9> J. I. Packer, “Prologue”, in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 Education, xiii.

<10> “Introduction”, in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 Education, xxxiv.

<11> R. Faber, “Martin Luther on Reformed Education”, in Clarion, August 7, 1998, 378.

 

本期封面封底,“耶稣降福孩子们”(日期未知)。作者:陈缘督(1902—1967)。

此图来自“基督徒海报”网站https://ccposters.com/zh/poster/let-the-little-children-come/

美术编辑:陆军

 

此文首发于《世代》第12期(2020年秋冬合刊号)。

若有媒体或自媒体考虑转载《世代》内容,请尽可能在对作品进行核实与反思后再通过微信(世代Kosmos)或电子邮件(kosmoseditor@gmail.com)联系。

《世代》第12期的主题是“基督教教育”,却也有并非可以简单分门别类的文字。如《世代》文章体例第1期卷首语所写,《世代》涉及生活各方面,鼓励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创作。《世代》不一定完全认同所分享作品的全部方面。

《世代》各期,详见:

微信(世代Kosmos);网站(www.kosmoschina.org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